一、區名釋義:
本區位於本市東南方
,日據時期,係由竹園,東門二區改編而成,今仍以沿用原名,東鄰台南縣仁德鄉,西與中、南二區接壞,南與台南縣牛稠子毗鄰,北與北區相連,在日據時期,本區純位於本市東部,故命名東區。於民國卅五年將安順庄(劃入本市後,使本區位置趨於東南,但仍命名東區。二、區政治沿革:
日據時期全市劃分十八個管制區,本區乃由十八個管制區中的東門,竹園二區全部及開山,昭和二區的一部份,於民卅四年七月合編為東區,在東門路彌陀寺內設立區事務所,由當時市役所派桶口三雄任區長,蔡愛仁,松嶺賀祐任副區長,是為東區設區之始,當時全區劃分十九町內會一七三班,各町內會置會長一人,各班設世話役一名推行區務。
光復初期改為自治區但區界依舊
三、境界面積:
本區東、南兩面鄰台南縣
,均以縣市界為界,西以北門路為界與北區相鄰,以博愛路,復興路與中區交界,以大同路為界與南區連接。北以小東路為界與北區相鄰。四、行政區域:
全區計轄大廟、圍下、前鋒、泉北、虎尾、小東、德高、龍山、泉南、圍上、中西、府宅、川東、東安、後甲、關聖、大福、路東、忠孝、崇誨、中興、復國、大學、大興、育樂、大德、仁和、大智、新東、東光、富強、自強、崇善、崇學、莊敬、裕農、富裕、崇明、和平、衛國等四
0里。五、自然環境:
本區地勢平坦
,東北較高,西南較低,光復初期大部份為農田,後因國立成功大學的設立及竹篙厝,虎尾寮劃為工業區後,人口遽增,政府並於民六十六年將竹篙厝段三0四公頃開發為第四重劃區,公共設施完善,為理想的住宅區。六、交通狀況:
本區交通極為方便
,鐵路,公路總站皆為本區所轄,東門路,富強路乃本市通往高速公路孔道,中華路,大同路貫穿,近年新闢林森一、二路,長榮路,東寧路東,西段次第完成,轄內大小巷路均為柏油路面,交通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