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里名釋義及沿革:
泉北里之名,因東門路南邊有龍泉井,本里位於龍泉井之北而得名,本省光復後行政區域整編即命名「泉北里」,歷任里長分別為劉子厚、郭海水、薛清溪、郭松茂、朱添發、陳淵清、陳浴沂,本市名勝古蹟七寺八廟之一「彌陀寺」即在本里,本里里民參政意識頗為豐富,台南市東區,前任區長曾洪賜先生就住在里內。
二、境界面積:
泉北里分別以博愛路三O巷,東榮街六七巷與大廟里圍下里相界,東以勝利路與中西里相界,南以東門路與泉南里為界,而以鐵路和大廟里分界,此其間頗多以牆為界。
三、自然環境:
泉北里,地勢略高,亦十分平坦,由於屬於古老社區,建築物大都老舊,里內至今尚存有不少日式建築物,古意盎然。
四、工商漁牧概況:
泉北里,里內人才頗多,從商者眾,亦不少富豪存在其餘的人都從工,但亦能刻苦耐勞,生活狀況尚可。
五、交通狀況:
南界的東門路,是泉北里主要的對外孔道,往來交通頻繁,本里里內巷道縱橫,由於古老設計以現代眼光而言略嫌短小,但亦不失為方便。本市二路公車及新化線等均達本里,交通甚為方便,其外圍要道有小東路直通火車站及台南縣永康鄉,中華路可達高速公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