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里名釋義及沿革:

    虎尾里其里名綠由,以其原為窮鄉僻壤,無人居住,後經前人開墾搭建茅草工寮居住,日久漸成聚落,故取其簡陋之意取名「虎尾寮」。日據時期(民國九年)改定地方制度,廢廳置,本里隸屬台南新豐邵虎尾寮。光復後(民國三十四年)行政區域整媥而命名為改稱虎尾里。緣其歷屆里長以三至十屆里長李鐵先生稱最,前後任期長達二十九年之久,深得人心,不幸於六十九年二月十四日病逝任,內復補選里長戴乾輝先生,其餘則二屆鄭再得先生及現任李明芳先生。

二、境界面積及人口:

    虎尾里原本幅員遼闊,涵蓋現之強,富裕里(民國六十七年劃分以中華路二段為界)及自強里(民國七十年行政區域調整)。現虎尾里境界東壤接台南縣仁德鄉界,西毗富強路與和平里為鄰,南接台南縣市界,北取富農街一段一八八巷和自強里六接。

三、自然環境:

    虎尾里原屬農業地帶型態,地形上呈坡地狀況,農作物採雜作方式惟以果園為主體。現因市區發展朝向郊區延伸之勢,目前開發大玫侷限前半部,另東界部分因地處偏僻,尚有待加強。

四、工商漁牧概況:

        虎尾里原係農業區
,由社會型態及經濟結構的變遷,就業狀況由過去的農業,轉變為目前的工商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