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里名釋義及沿革:

    小東里因位於小東路之旁而得名,乃日據時代跑馬競技場,光復後政府設砲訓中心於此,由軍眷帶動而成農工部落。第二屆至第四屆由葉再錕當選里長,第五屆至第九屆由莊旺根當選里長,而後第十屆及第士屆由陳連文當選里長,極力拓寬光明街,致使人口日增工商發達。

二、境界面積:

    本里地勢平坦,東以東柴頭港溪與莊敬里為界,西以西柴頭港溪與大學里分隔,南與東光里為鄰,北以小東路與北區為界線。全面積0.24600平方公里。

三、自然環境:

    以型態而言本里屬都市型住宅區域,最初以軍眷為多,因位於小東路旁,交通便利,而後甲國中設置於本里轄區內,兼之與成功大學為鄰,鄰近販厝相繼興建,而工商業逐日發達。
    本里宗教信仰有一護東宮-供奉五府千歲,為本里宗教信仰之精神寄託,社區活動中心興建於護東宮之旁,經里長及地方人士合力爭取興建完成,一樓托兒所,二樓為活動中心,三樓為老人休閒中心與圖書閱覽室,更為本里里民精神寄託去處。
    光明街尾之文化走廊又為本里精神建設之一大特色,集鄰近中小學學生之畫筆,描示宣導倫理精神各種宣傳圖片,給予里民等莫大之啟示。

四、工商漁牧概況:

          本里地居小東路中段,小東路拓寬,中華路與東寧路之建築,更使本里由一僻郊之部落演變成一繁榮和諧之社區型態,原本光明街僅六公尺寬,而後經陳里長突破層層困難在地方上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。